
【石孫本店】職人堅持的天然釀造味噌大公開
Feb 23. 2022
味噌釀造從製作米麴開始,米麴可說是掌握味噌美味和成本的關鍵之一,
但製作過程中另一個關鍵,便是職人的經驗和直覺,
從味噌中也可以充份感受到日本的職人精神。
味噌的製作過程主要為把蒸好的黃豆和鹽混合後,放在木桶靜置一段時間,
等氣溫上升時,就可以聽到有噗嘟噗嘟的發酵聲從加壓的重物下傳出。
在出貨前,會將木桶內的味噌以上下倒扣的方式換到別的木桶中。
[石孫本店-天然釀造味噌的製程]
製作米麴
一開始將蒸好的米用手直接弄散,
仰賴職人的直覺找出適當的溫度後,在上面灑上麴菌。
每天的氣候、米的狀態都不固定,全憑手感去測量,
因多半仰賴職人以自身經驗去感覺測量,
這也是為什麼石孫不稱呼工作場所為工廠的原因。
存放在天然杉樹的麴用木箱中的米麴,在翻攪三天後,
米麴會覆蓋一層蓬鬆像是棉花的菌絲。
▲職人以手感測量溫度
蒸煮大豆
所謂的大豆蒸鍋是一種大型的蒸煮鍋,
一次可以蒸300公斤左右的大豆,
這個大型的蒸煮鍋以鑄造的方式製作後安裝,
於1955年啟用後,仍舊持續使用至今。
所蒸煮的大豆則是使用來自當地的農業合作社,
在裝了滿滿的黃豆後,用壓力蒸半小時,
蒸完後會先試吃大豆,
確認水份、甜味和鮮度都符合標準後,才會再進行後面的製程。
味噌於每年初春就會開始釀製,
那時的味噌廠會飄散著大豆的甜香,
讓人感受到春天的來臨。
▲已有60多年歷史的大豆蒸鍋
開始熟成味噌
將新鮮未熟成的味噌壓入木桶,加上米麴、塩、蒸好的大豆後,
再於木桶蓋放上整體重量10%的重物。
熟成藏內整齊排列的是明治時代至大正時代的天然杉木木桶,
存放味噌的木桶是用了百年以上的古董,
裡面充滿了老酵母(石孫惠比壽酵母),
味噌會在木桶中靜置八個月,等待熟成。
▲將生味噌放入木桶,開始進行熟成
將熟成好的味噌裝盒
為了使熟成的味噌品質一致,
將味噌用上下倒扣的方式放入不同木桶之後,
酵母會是在"活著"的狀態下裝盒,送到消費者手上。
石孫的味噌是使用日本秋田縣當地的米和黃豆所製造的,
消費者可以品味不同的熟成期間、
不同比例混和的米和黃豆所帶來的商品特色。
▲手工裝盒